2005年10月 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获国际大师称号。















为捐赠汉剑举行的仪式,这把剑永久地留在了澳门艺术博物馆,成为永久馆藏。
澳门民政总署副主席谭伟文先生为周正武颁证。





华声报讯:由澳门艺术博物馆主办的《百炼成钢——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10月14日举行开幕式。1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铸刀大师,在澳门亮出各自独具匠心的刀剑艺术作品。
据新华网报道,来自中国浙江龙泉、今年38岁的周正武说,自己出生在铸剑世家,从小喜欢剑,在以往17年中,已铸剑200多把。为这次参展,热衷汉代剑的周正武,用了60多天时间,千锤百炼、专门铸造的“汉武剑”。
据介绍,当代铸刀师作品展属国际间首次举办,主办方特别邀请中国、韩国、日本、新西兰、巴西、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地的18位铸刀大师参展。展览期间,为了加深观众对钢铁艺术的了解,铸刀大师还将举办“百炼成钢——钢铁与艺术”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人、火、水、钢、艺术之间的关系,讲解当代刀剑的铸造艺术。
有关专家表示,刀剑铸造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是民族美学、历史、技术的综合表现。本届国际当代铸刀大师的展品,从造型上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精湛的雕刻工艺及优美的形态,观众能从刀剑铸造艺术,欣赏各国兵器铸造的艺术性与其文化内涵。
中國鑄劍師寶劍贈藝博館
投稿日期 : 2005/10/17
來源部門 : 澳門藝術網
專稿來源 : 本網記者阿列斯
“百煉成鋼——當代國際鑄刀大師作品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中國鑄劍大師周正武贈“漢武劍”。
周正武是本次代表中國展出作品的當代著名鑄刀大師,現任龍泉正武刀劍鍛造所所長、龍泉刀劍博物館館長,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這次展出他的作品“漢武劍”,是一把仿漢代兵器造型及鑄造技術的寶劍。
他為了將中國鑄劍文化傳揚四方,特將此劍捐贈藝博館作為永久收藏。而為感謝周正武的慷慨贈劍,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譚偉文代表民政總署向周正武頒發感謝狀。
為配合展覽,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相關的講座讓本澳市民深入了解鋼鐵藝術,於上周六下午舉辦了“百煉成鋼——鋼鐵與藝術”,以最原始的五行說分別講述金、木、水、火、土與人類之相互關係,萬物始生於其中,鋼鐵與藝術之美由此產生。講座內容構想獨特,視野廣闊,使聽眾隨講者進行了一次人與自然的藝術之旅,主講人是澳門藝術博物館藝術顧問、“百煉成鋼”展的統籌江連浩。
“百煉成鋼”帶出新藝術視野
投稿日期 : 2005/10/14
來源部門 : 澳門藝術網
專稿來源 : 本網記者阿列斯
“百煉成鋼——當代國際鑄刀大師作品展”今日下午6時半將開幕,當代的刀劍鑄造藝術現身澳門藝術博物館。
分別來自中國、韓國、日本、新西蘭、巴西、美國、加拿大、瑞典等地的18位來自世界當代鑄刀大師,他們獨具匠心的刀劍藝術作品,首次雲集在博物館內,因為這是國際間首次由博物館舉辦當代鑄刀師作品展,正式把刀劍作為藝術品帶入博物館的藝術殿堂。
刀劍兵器由鋼鐵鑄造,一直以為用以防衛和攻擊,也是重要的權力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曾從一層面反映了人類文明演進的發展過程。時至今日,刀劍早已失去了作為戰爭用途的功能。 從造型上表現出強烈的民族特色,以及精湛的雕刻工藝及優美的形態,可以看到藝術與文化內涵。刀劍鑄造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是民族美學、歷史、技術的綜合表現。
主辦單為為了配合展覽,並加深居民了解鋼鐵藝術,將於明日下午3時至4時半,於藝博館一樓演講廳舉辦“百煉成鋼——鋼鐵與藝術”講座,由藝博館文化顧問及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江連浩以英語主講,粵語即時傳譯,將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人、火、水、鋼、藝術之間的關係。免費進場,查詢可電7919814。
本次展覽在藝博館3樓專題展廳展出。澳門藝術博物館位於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澳門文化中心,開放時間由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逢星期一休館,星期日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