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索发现》——百兵之神

旁白:这把汉剑,刃长80厘米,剑身宽3.3厘米,剑身厚1.0厘米,柄长23厘米,重量为1.3公斤。剑鞘为脱水绿檀木鞘,剑首为铜装玄武图案,剑格为铜装朱雀图案,挂环为铜装青龙图案,鞘底为铜装白虎图案。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汉剑曾经成为王者的象征,也是冷兵器发展史上最具代表的武器。
  2005年浙江龙泉市人周正武,耗时一年亲手打造出的这把龙泉八面汉剑,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作品入选了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大师展出的中国刀工,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沉寂了百年的龙泉剑再次焕发了生气,而早已失传的龙泉铸造技艺再次回到了龙泉人的手中,得到了真正的传承。
  龙泉市原名龙渊,相传在唐朝为避讳唐高祖李渊名讳而改为龙泉沿用至今。此地两千年前山高林密,谷幽溪深,矿产富饶。因此历朝历代铸剑名家也齐聚于此,精研锤煅打造之术,历经千年锻造出无数千古名刃,代代流传。因此龙泉宝剑素有锋刃锐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美誉,享誉千年。
  周正武锻造龙泉剑也遵循着古代先人的足迹,从原材料到锻造技术一丝不苟严格按古法开始。
  在龙泉每一个铸剑艺人都俸欧冶子为铸剑的鼻祖,因此周正武工作间的炉子上方也供奉着欧冶子大将军的排位,以此明示后人对先人的敬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春秋末期战国之初,群雄割据四方,逐鹿争霸天下。作为冷兵器战争频繁的大时代,杀伐竞争之中,武器的性能往往在万变的战事之中瞬息决定着战局的走向。《越绝书》中记载,晋、郑两国兴师围攻楚国。国危城险之时楚王命欧冶子及其弟子干将铸炼宝剑。
  要铸一把好的剑,必须具备上好的铁矿,上好的松烫,还有上好的水,甚至还要有一个相当安静的场所。龙泉是浙江的林业大县,它有非常丰富的木材资源,所以对这个炭火来说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相传两千多年前,欧冶子和干将接受了楚王铸剑的委托后,遍访名山大川寻找铸剑的铁矿,最终在龙泉的秦溪山下找到了铸剑最好的原材料。
  而且龙泉有一种叫做铁英的物质,就是铸就宝剑上好的材料。铁英就是铁砂矿,盛产于龙泉的大山之中。而周正武铸剑也要靠它,首先把得到的铁砂矿溶化后铸成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块炼铁,这块炼铁只是生铁其性能柔软坚硬不一,必须要经过炉火的烧灼和反复的锤打才能改变其固有生铁的特性。这就是铸剑的第一道工序,锻打
  锻打包括普通锻打”“折叠锻打”“复合加钢等一系列复杂而艰苦的手工程序。这是铸造工艺中最难,最艰苦,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工序环节,因为锻打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一把剑能否达到锋刃锐利,刚柔并寓的最高要求。
  首先锻打第一步是普通锻打。由于生铁含有杂质容易在1000度以上高温时发生开裂等情况,因此炉火必须保持在900度左右,使生铁既不至于开裂又能具有柔软的特性。当块炼铁烧红烧透后取出,置于铁砧之上反复锤打,而铁块的每一个面都要锤打,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那就是在锤打的过程中,要力道均匀,附着饱满。使铁块得到充分的挤压。积压的过程就像从毛巾里往外拧水,不过周正武积压的并不是柔软的毛巾,而是生铁,通过这种特殊的挤压,使生铁之中夹杂的各种杂质逐渐排出,使其性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最终由生铁变成一块可以锻剑的钢材。这就是所谓的百炼成钢。这一过程耗时费力,异常的艰苦和枯燥,不过这对周正武来说却如家常便饭。
  周正武自小眼看着身为厂长的父亲经营着建国后龙泉第一家国营工艺品厂。耳濡目染着乒乓敲打之声,成长于刀枪剑戟之间。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强烈的传统技艺的震撼。十年后周正武子承父业继承了周家打铁的事业。
  锻剑的技术要传承,打铁的艰辛与枯燥也要传承,这是每一个手艺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使一块生铁变成钢的过程。
  普通锻打结束后,进入第二道工序折叠锻打。顾名思义折叠是这道工序的重点,首先为了使钢材足够柔软便于折叠,因此炉火的温度要提高至一千度以上,然后将烧好的钢材锻打成长条形状。周正武用特殊的铁刀在需要折叠的位置横切,紧接着锤打折叠。然后再把折叠后的钢条置于炉火中烧灼,使钢软化,接着再继续锤打,使折叠好的部分完全密实粘连在一起,这过程叫做。折叠过程通常要达到十五次,折叠后的钢材形成了层层叠加,最终可高达三万两千层之多。而这三万两千层的叠压最终会在剑身的表面形成一层奇异的花纹,俗称钢花,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吴越春秋》记载这种花纹,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而两千年前欧冶子所铸的龙渊,太阿,工布、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千古名刃也都是以其钢花的形状而命名的。
  从普通锻打到折叠锻打是锻造龙泉剑最艰难也是最艰苦的阶段,挥锤达几十万次,所需时间竟达两个多月。根据周正武的发掘与实践,这套技术就是传自两千五百年前的欧冶子,只不过这技术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失传了很久。从民国开始,龙泉这个地方生产的剑,就基本上是属于一种工艺品。
  1840年鸦片的失败使大清国抛弃了传统武器,过渡到热兵器发展的竞争中。然而这一计划不但没能挽救了帝国覆灭的命运,却使我们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锻造技术彻底失传了。后来的很多年龙泉虽仍然造剑,但已经不是传统的武器了而是工艺品。
  因此年轻时的周正武锻造的工艺品剑根本没有经过如此复杂的折叠锻打工序。没有经过折叠锻打的宝剑实际上只能称作铁片而决不是宝剑,因为锻打本身只是挤压铁中的杂质,而折叠锻打则是挤压钢的杂质,这一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钢的纯度,使普通的钢变为精钢。只有这样才能使钢达到无比坚硬的境界。
  折叠锻打之后的工序叫复合加钢。这一工序是要用两块经过折叠锻打的钢材夹住一块柔性的钢材,然后置于炉火中。此时的炉温必须达到一千三百度,因为只有这样的温度钢材之间才会粘合,最终通过锻打使三块特性不同的钢完全粘合为一体。
  外边两块柔性好的钢材夹着中间硬质的钢材(夹钢),只有这样的宝剑在物理上才是完美的,古语道:逾强愈折坚硬的反而更脆,更容易折断。而具有了外柔内刚双重特性的宝剑其承受力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就是刚柔并寓
  所谓的刚柔并济,在中国的哲学里面已经是被广泛使用,刀剑也不例外。
  这技术是几年前周正武在发掘传统技术的时候在《北史》中看到的,其中写道:以柔铁为刀脊,钢做刃。这一技术古称灌钢
  这把刀是馆藏于日本皇宫正仓院中的一把唐朝八世纪运到日本的中国制宝刀。原名横刀由于此刀兴盛于唐朝,因此也称作唐刀这是世界上唯一流传于世的唐刀之一。唐刀坚硬锋利的特性是世界公认的,而唐刀的制造工艺中应用的就是灌钢工艺。
  而如今这一技术已被周正武完全掌握了,这是三枚合这是包钢这是本三枚锻
  对于周正武来说,恢复龙泉剑锻造技术并不轻松,除了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以外,殚精竭虑才是对他真正的考验。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性能,根据古法以及研究在复合加钢的过程中还有一道工序叫渗碳,所谓渗碳就是把一种特殊的物质渗透到钢里。
  周正武介绍说:以前一直有人怀疑百炼成钢的说法,他们认为钢铁经过不停的锻打,会越来越软。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只要在锤炼的过程当中,加入一些相应的媒介,渗透到这个钢的里面去,比方说,把一些非常细小的空气带到这个钢里面去。我们就利用了一些天然的媒介,当然我现在是不能把这个东西说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东西,我们达到它的一个渗透的效果,使这个钢不但不会越打越软,而且会越打越硬。
  虽然周正武对渗碳时使用的物质守口如瓶,但是据说他已经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做到任意改变钢铁的软硬,以达到所需要的任意性能。周正武这一不可思议的新技术已经超越了传统,也许这就是大多数艺人们在传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灵感的爆发。
  复合加钢之后的工序是延长出剑形,顾名思义就是把粘合为一体的钢条锤打延长,达到所需宝剑的长度。然后再打出剑的形状。这一过程并不太难但很讲技巧,因为宝剑的长度和样式是有统一标准的。而手工敲打造型完全在于艺人手劲的拿捏与心灵的感觉。
  剑形出来之后就是不加火的冷锻打处理,这一工序是为了增加金属的密实度,可以使其硬度增加。
  整形是接下来的工序,这道工序要使用相应的工具对剑身进行”“”“。使剑的外观更加接近其最终的形态。不过由于”“”“会直接对剑身造成伤害,因此这一过程要求更加细致。
  在传统理论中淬火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淬火需要水,而龙泉有温度适宜的水,这也是欧冶子在两千年前选择龙泉的理由。
  淬火程序就是把剑置于750 760炉火中煅烧,然后将烧好的剑置于26度的龙泉水中,使剑身瞬间冷却,通过这一工序使钢的表面变得异常坚硬。不过这种坚硬也是不可逆转的,如有失误会直接导致一把经历过锻打”“折叠”“复合”“整形等一系列工序的宝剑,和两三个月辛勤的劳动瞬间付之东流。因此这道工序对艺人掌握火候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不过这对周正武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淬火之后周正武试了试剑的硬度与韧性,然后就进入了下一道工序回火回火淬火之后最常采用的一道减轻脆性的工序,使炉火保持在300度左右即可,把淬火后的宝剑置于火中反复烧锻即可,不过时间不宜过长。
  回火后还要做一次整形的工序。
  两个多月,上百道工序周正武仅仅完成了锻打的阶段。这能不能成为一把真正的龙泉宝剑还要看接下来的工序研磨
  《越绝书》中记载,龙泉还有一宝,是铸剑必不可缺的,那就是亮石,所谓亮石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得磨刀石。因为有亮石这也是欧冶子选择在龙泉铸剑的第三个理由。
  在磨砺这道工序上,周正武认为要做出好剑不必仅拘泥于追求形式的复古,因此增加了十几道由粗到细的磨石。一把剑要经历粗磨,细磨,再到精磨。依次磨砺,直至平整光亮,脊线笔直,槽线标准,最后开刃。一把好剑的磨工少则56天,多则十数天。一把宝剑要想达到锋刃锐利这磨砺的工夫是真正的考验,因为无论是脊线笔直还是槽线标准整个磨砺的过程都是靠艺人的眼力和手感完成的,因此才有了十年磨一剑之说。
  最后一道精磨由周正武亲自操作,这是一种非常细腻的磨石,不同于粗磨和细磨的磨石,摩擦力虽小但恰好适合精磨。因此精磨异常耗时费神,而精磨的目的并非是开刃或磨出形制,精磨的关键也并非仅仅为了装饰,剑作为百兵之神,是要通过这最后的磨砺使千锤百炼的宝剑,焕发出它应有的神气来。
  在油里掺杂少许的铁粉,打磨剑身,使油渐渐的沁入剑身之中,形成一种持久防锈的保护,同时也使折叠后的效果显现了出来,正可谓其纹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最后,周正武用一根金属棒在剑身表面来回的滚动,宝剑神奇般的由暗变亮,这不同于现代工艺的电镀效果。却具有着夺目的光华与耀眼的神采。记得几年之前周正武曾经发誓一定要恢复传承龙泉剑铸造技艺。
  如今看着这把夺目的龙泉宝剑,周正武知道自己的理想已经不再是空想。
  装具是最后一道工序。
  剑柄缠绕丝带是为了增加握感,让使用者可以自如的挥舞。
  剑鞘是为了保护剑身。
  剑格是为了保护握剑的双手。
  挂环是为了使用者把剑挎在腰间携带方便。
  剑底是为了保护剑鞘。
  而装具上的雕花纹样,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审美的传承。
  专家告诉我们:一把好的刀剑,我们在测试它的时候,只要测试出它的硬度,它的锋利度,还有它的韧性,这三者如果能达到要求,这把剑就是一把好剑。
  刀剑作为古代战争重要的武器,其最大的作用无外乎就是冲锋陷阵,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
  卷起蘸水的草席,为的是模拟人体的结构,测试手中的剑是否锋利。
  韧度测试是对复合加钢的考验。
  硬碰硬的较量则是对剑综合性能最大的考验。
  从欧冶子开创了铸剑技艺至今,刀剑铸造技术几经兴盛与衰落,几经失落与传承。周正武发掘整理继承光大的虽是技术与技巧,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把龙泉剑光复的不仅仅是传承的手艺。

[ 首页 ]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地址: 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西路313号(宝剑园区内) 邮编: 323700
电话: 周正武:13017925300 易学文:13454375151 QQ:1398344353
E-mail: lqouye@163.com 电话:0578-7226999  
版权所有© 龙泉市正武刀剑有限公司 备案号: 浙ICP备11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