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网报道:中国古刀剑升值潜力大 收藏价十年翻十倍

唐直刀


刀剑客之皇甫江(目前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古兵器研究论坛创办人)

刀剑客之周正武(国际级铸刀大师,当代传统手工刀剑的奠基人与推广者)

“与中国字画和陶瓷等传统收藏项目相比,中国剑收藏显得很小众,但比较‘干净’。”有中国刀剑收藏教父之称的皇甫江如是形容目前中国刀剑的收藏状况。

  珠三角首次大规模的古兵器展览3月14日-3月31日在广州文物店三希堂展出,系统地展示了各朝代的出土冷兵器,其中展出的部分刀剑都是以中国古法工艺纯手工精心打造而成的,更难得一见的是西周、战国时期刻有铭文的青铜兵器。

  都市里这些神秘的“刀剑客”近期也相继浮出水面,其中两位最具代表性的收藏家还分享了他们的收藏心得,从中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刀剑收藏市场的发展概况。

  刀剑客之皇甫江(目前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古兵器研究论坛创办人)

  皇甫江收藏刀剑近20年,觅刀足迹遍及欧、美、日、韩、中东、东南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皇甫家族藏有最完备的中国钢铁古董兵器。尽管藏有5000多件刀剑,享有“中国刀剑收藏教父”之称,但却称自己为“无刀”,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这次展出的有皇甫江的部分藏品,包括中国古代刀剑及西洋古董兵器和日本军刀。

  市场分析

  缺少炒作成分

  皇甫江说,他刚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刀剑时,国内可参考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非常少,1998年他开办了拔刀斋——中国古刀剑论坛,很快便聚集了一批刀剑收藏爱好者。目前在拔刀斋上注册的5万多会员中有90%以上是收藏爱好者,而该论坛也成为世界最大、最专业的中国古兵器研究论坛。

  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以4604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当时中国御制工艺品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当时世界各国古董刀剑拍卖的最高价格;2007年,全球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刀剑的图书《中国刀剑》出版;2009年,国家级的中国刀剑博物馆成立,这三件标志性事件见证了中国刀剑收藏的发展。

  事实上,相对于目前其他传统收藏项目来说,中国古兵器的收藏显得很小众,但比较“干净”。首先,目前收藏古代兵器的大多是企业家或各界精英,他们的收藏多出自于纯粹的个人爱好,而非投机性质;其次,古代兵器存世量极少,好的藏品藏家基本很难拿出来,况且没有大资金注入,很难刺激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国古刀剑的收藏价格翻了十倍多,但还是有序发展。

  收藏分享

  先从历史文化入手

  皇甫江认为,刀剑本身是历史、军事、科技发展的产物,收藏者首先要对此有兴趣和研究。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学习,才能更好地欣赏及理解中国刀剑本身的美感和历史。

  刀剑客之周正武(国际级铸刀大师,当代传统手工刀剑的奠基人与推广者)

  出生于龙泉铸剑世家的周正武,研究制作传统刀剑25年,现为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长,以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的技法享誉海内外。这次展览他特地带来了由他精心制作的国家领导人收藏的同款龙泉宝剑以及其获奖作品,还包括他为即将播出的大型连续剧《新三国》中的曹操、刘备、孙权用传统制剑工艺设计制作的5把刀剑。

  市场分析

  渐成热门收藏

  2006年,周正武创立龙泉刀剑博物馆,现已收藏上至秦汉下至明清时期的刀剑共计150余件,是国内唯一以刀剑为主题的个人博物馆。

  周正武指出,目前所有收藏者手中加起来的中国古刀剑数目有3万多件,且大多集中在大藏家手里。在中国古刀剑收藏群体中,北方的收藏者约占去70%。目前,老刀收藏流通的途径主要集中在藏友间的转让或上拍卖会。

  随着刀剑豪华装具的原材料稀缺,如装饰物和田白玉等越来越稀有,剑鞘材料像紫檀、黄花梨、酸枝等名贵红木也越来越少,珍珠鱼皮、鲨鱼皮等珍贵动物皮革也较昂贵,加上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刀剑近几年升值加快。

  随着海内外中国古兵器爱好者与日俱增,中国古刀剑收藏也成为目前收藏市场的一大热门。新刀的收藏更日益受到关注。

  初入门收藏,最便宜的刀剑要五六千元,稍好的要两三万元,具有收藏级别的则高达十万元以上。

  收藏分享

  剑中魁龙泉宝剑

  2500多年前,剑祖欧冶子在龙泉锻造了第一把宝剑,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龙泉的铁英、寒泉和亮石加上历代剑师在欧冶子的先进制剑工艺基础上再匠心独运地创新,使得龙泉宝剑具有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和纹饰考究四大特色,有剑中之魁的美誉。

  制作一把龙泉宝剑,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主要工序,一把上好的宝剑,往往要在10种不同粗细的磨石上反复磨砺,才能磨出道道寒光。磨砺时间是前面所有工序的总和,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鉴赏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三大巅峰之作

  青铜剑时代的巅峰——秦剑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再看剑身造型,整把剑由八个平面组合而成。通长三尺,由剑尖至剑柄,厚度各异。这更增强剑身弹性,使其在遇到剧烈撞击时不易断裂。

  铁器时代的转折——西汉环首刀

  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而从中亚引进的“百炼钢”锻造技术更是加强了钢铁坚韧的特性,催生出长达1米左右的环首刀。

  所谓的“百炼钢”就是将铁胚反复折叠锻打,就像揉面团一样,从而将钢铁中的杂质和气泡排除,增加其轫性。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18字的隶书铭文:“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叠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冷兵器时代的顶峰——唐直刀

  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

  唐直刀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包钢技术,所谓包钢,简单说就是“软包硬”,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质钢材来制造刀刃,外覆以极具弹性与韧性的庖丁铁。而一把直刀的成品必须经过三十次左右的反复锻造。

  锻造复合成刀形后在下水淬火前覆以一层特制泥土于刀身上,靠近刀背部分覆较厚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泥土处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泥土部分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使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唐直刀具备了软硬兼顾、攻守皆宜的特点。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铠甲根本无法阻挡唐直刀劈砍。

  唐直刀流传到日本后,当时的日本贵族都以拥有一把唐直刀为荣,日本的武士刀就由其演变而来。


 

[ 首页 ]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地址: 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西路313号(宝剑园区内) 邮编: 323700
电话: 周正武:13017925300 易学文:13454375151 QQ:1398344353
E-mail: lqouye@163.com 电话:0578-7226999  
版权所有© 龙泉市正武刀剑有限公司 备案号: 浙ICP备11010427号